找到相关内容964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对于人类的永恒价值 ——佛教(佛经)价值内涵之探讨

    悲母在堂,名之为富;悲母不在,名之为贫。悲母在时,名为日中;悲母死时,名为日没。”又云:“当知父母恩最深,诸佛圣贤咸报德,若人至心供养佛,复有精勤修孝养,如是二人福无异,三世亦无穷。”《阿含经》云:...》云:“是故众生莫轻小恶,以为无罪,死后有,纤毫之,父子至亲,歧路各别,纵然相逢,无肯代。”世人所谓的在子孙,乃是一种虚谬的观点。因为父母子女之间,虽有相互间之因缘,但各自亦有自己宿世之因缘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454379.html
  • 李济华居士遗集

    明了佛理,所以佛学说得清楚,‘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’,实在不错。  佛法是不重现实的,知道善恶因果的循环,既然止恶向善,则过去的一切恶业,皈佛求忏悔,必能众罪消灭,相反的也能善根增长,但是今秋种麦,...也,堪与肉身菩萨慈公老人媲美,一僧一俗,开台湾佛教史之新页。中外报章,争传奇事,其公子李定在美,初看报纸,已心疑是乃翁,迄得家,乃知果然。  在济老灵堂中,余与旧日同学们,谈到济老前日覆余之信,能...

    广化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5454567.html
  • 纯印老人(1)

    世间人无不贪恋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孰不知来时昏昏,走时空空,除所造之业(善业、恶业、无记业)储入八识田中,引发善恶的种子轮回苦不堪言外,一无所得。尤其是末法众生,福大、善根浅、贪心重,佛菩萨对此等...什么自己无故受辱、挨打、挨骂,必有前因方生今日之果。若无缘无故侮辱,大都是前世因缘感招的恶果,今生随业受。若能作想,作还债想,心中自然就将难忍的辱境逆来顺受了、心甘情愿不生嗔恨心了。  第四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2755084.html
  •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

    不会因偶像崇拜和巫术咒语而有所改变,祭祀决不能去罪得福,婆罗门不享有不受恶报的特权。早期佛教主张自作业自;自己的思想行为创造自身和周围环境,一切责任和后果都由个人承担。这类思想,有时相当激烈,把对...社会人生判定为“苦”,并以此判断为真理的教义。佛教把人的感受分为三种:苦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。但从根本上说,这一切感受都是“苦”。社会人生原是一大“苦聚”,全无幸福欢乐之可言。这一教义,成了全部佛教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5655773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5)

    :您“提供参考”,是否已入另一种拨无因果的偏空境呢?因为本心无为法是无因缘性的不是吗?   答:吾人已解释多次了,以无所而受诸受,虽受因果报应,于心不分别顺逆诸境,自然无所,故能于后不生诸善恶...爱憎取舍,爱憎取舍出于意识分别心。本心体无这等事,故实无顺逆诸境,故亦无业与诸障。   4、问:众生心体本具光明,故常现“常寂光净土”,亦不常现“常寂光净土”。西方净土为阿弥陀佛所幻化,自性光明与弥陀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856674.html
  • 阿毗达磨文献导论

    词句。犊子部的补特伽罗部(pudgala vadins),主张“补特伽罗”(pudgala)存在,流转,这与说一切有部的《无我论》(non-ego)相反。上举之争论还尚在起始阶段,后期阿毗达磨书...不同。  下列三论亦为佛音所造:(一)《法集论注》,注解《法集论》。佛音往锡兰前所造。原著与现存本有不同,可能它是在印度本上写成,后来加以修订。不过在内容和文体上还有无畏山派影响的迹象。本论有些教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1956722.html
  • 佛教的流转还灭观

    相续一心,作为贯通前后的生命主体及系缚解脱的中心。成实论第五卷中对他建立一心的动机说:「又无我故,应心起业,以心是一,能起诸业还自。心死、心生、心缚、心解」。观此,分别论者,是怎样的说明生死流转与...恶果,有情生命是因果律所支配的。生命在因果律的支配下,虽你做了许多合理合法的善行,得到生活美满的结果;但生命是有限的,欲望是无穷的,以有限的生命,求无穷的欲望,这在缺陷重重的世间,是多么的不可能?求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857502.html
  • 天台大师智顗的禅病对治理论

    名为障。三种障道即为业障。何以知之?   由过去造恶,未来应受恶报,即以业持此恶!若行者于未中间而修善者,善与恶乖,业即扶恶而起,来障于善,故知即是业障。如是三障,障一切行人,禅定智慧,不得开发,...二)禅定中之“恶相”   这是书中〈观业相境〉部份所提出来的禅定现象。书中举出六种,谓之六蔽像。此即在坐禅时,可能见到的六种恶相:悭蔽果发相、嗔蔽果发相、净罪相、盗罪相、妄语发相、饮酒发相等。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4457982.html
  • 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(4)

    之恶业是否可就不会报了,人会入轮回,那么要如何才会不入轮回?  B:第一个问题是回答开悟以后就不入轮回了。在开悟以前你造的种种业是否在开悟以后还要。所谓开悟就是清净了所有的罪业,而且他累积了所有的...他没有舍这个抱身之前,就是他的这个身体还没有死之前,他还是遭到这样的恶果。但是一旦它的身体死掉,入的无余涅磐以后,就不再这种苦了,这种就不会再受了。这是小乘的说法。  A:你说佛教中不认为植物有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1558576.html
  • 参悟佛教(1)

    不能以婆罗门种姓为最优胜。业报面前,人人平等,四种姓“名虽不同,体无贵贱”。业报不失,也不会因偶像崇拜和巫术咒语而有所改变,祭祀决不能去罪得福,婆罗门不享有不受恶报的特权。早期佛教主张自作业自;自己...文化的渊源关系考察,佛教的产生主要如下一些因素的影响:  1.释迦族部族宗教的影响。释迦牟尼出身于释迦族聚居的迦毗罗卫国,佛教传说中的所谓“过去七佛”、“贤劫四佛”,可能就是该部族宗教的领袖。从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858733.html